11月15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联合发布报告《转型金融助力高碳排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钢铁篇...
11月15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联合发布报告《转型金融助力高碳排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钢铁篇)》(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现状和问题,总结该行业在转型金融进程中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提出完善我国转型金融的政策建议,为转型金融标准制定,以及推动其在其他领域和行业进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转型金融指为支持适应重大环境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推动高排放高污染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项目和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出台钢铁行业转型金融相关文件。出台地方转型金融目录或标准的有浙江湖州、重庆、天津、上海、河北、江西、贵州等地;河北出台了全国首个定位于钢铁行业的转型金融指导文件《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
在相关政策推动和支持下,我国钢铁行业通过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截至今年10月8日,已有159家钢铁企业(包括1家球团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在节能增效方面,2014—202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5.87%。
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全国至少有22家企业的60项低碳技术研发已同步开展,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有效技术储备。
报告以河北省为例,分析其转型经验。河北钢铁产能约占全国的1/5、世界的1/10,在2023年全球主要钢铁公司产量排名中,河北共有14家公司上榜。河北强化金融支持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制度设计,比如一家采购低碳排放钢铁的下游企业,获得4亿元转型金融支持,为从钢铁生产端到下游需求端,全产业链支持钢铁行业低碳转型作出积极探索。
我国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已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企业低碳环保投资大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绿色低碳转型仍有较大的资金缺口。为此,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探索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等,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正牵头起草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生态环境部正推动将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常态化开展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这将为转型金融的实施提供保障。
报告提出,转型金融助力钢铁行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应发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钢铁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合力。其中,金融机构须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提高支持力度;钢铁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转型目标,加强节能降碳技改、绿色产品研发,在强化信息披露基础上,按降碳、节能或减污效果,争取差别化转型金融支持等。